西安交大主持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2)

来源:西安交大    作者:西安交大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1-10    

 

4.高动态MEMS压阻式特种传感器及系列产品(国家技术发明奖)

航空航天发动机、导弹、水下兵器、登月、燃爆冲击等特种领域,急需在微小尺度下对压力、加速度进行高动态、高灵敏测量,为国家特种与军工急需产品提供性能评估和创新设计依据。但传统传感器无法解决以上测量难题,主要因为其本征结构的灵敏度和固有频率相互制约,导致其精度和信噪比差、信号失真等。该项目历时10年,提出了基于微纳力学耦合、干扰预处理及无频损失封装的传感器设计新思路,发明了高动态MEMS压阻式特种传感器及系列产品,解决了国防及石化等领域的应用急需。获授权发明专利53项,两项成果通过了技术和新产品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研制的微型高频高压产品的综合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压阻式自由场压力传感器属国内首创,打破了美国PCB公司的垄断与封锁”。开发的高动态MEMS压阻式特种压力/加速度传感器及系列产品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卫星发射、石油开采运输等国家标志性科学工程与国防项目上实现了典型应用和产业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打破了国外垄断,为高性能传感器的国产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5.先进核动力系统多因素跨维度强耦合动态分析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

核动力系统庞杂且运行工况多变,呈现多相态、多因素、病态强耦合特点,传统一维系统分析方法具有很大保守性和不确定度,传统三维实体建模方法无法处理堆芯等庞杂结构而难以实现精细分析。该项目经过 14 年持续攻关,针对核动力系统跨维度多因素强耦合热工安全特性难题,建立了先进核动力系统关键设备稠密结构的多孔介质自适应求解模型和多区动态非平衡模型,发明了全系统跨维度多因素动态分析技术,实现了核心设备、主回路系统、专设安全系统等全系统耦合分析,满足了国家重大核电工程和国防核动力建设急需。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24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主要成果通过了科技部、原总装备部、国家能源局等组织的项目验收,结论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达到新的起点”“弥补了国内研究空白”“优于国外同类技术”“项目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成果已推广到国内多家单位,解决了先进核动力系统跨维度精确分析的技术难题,产生了重要社会效益和国防意义。解决了先进核动力系统跨维度精确分析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我国自主化三代核电(CAP1400)、华龙一号等国家重大核电工程和国防军工型号的安全设计,产生了重要社会效益和国防意义。

 

6.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

该项目结合国家金税工程需求,针对税务数据面临点多线长难验真、省际孤岛难共享、高维特征难建模、偷逃骗税难发现、纳税诚信难评价等难题,创造性地将复杂网络理论应用于税务数据分析,提出“纳税人利益关联网络”概念并攻克相关核心技术,成功用于发现偷逃骗税疑点及纳税信用管理,历经10年研制出国家税务大数据分析平台软件系列产品,包括个人税收管理系统、指标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等。在国税总局和所有省级国、地税局应用,为5000万法人纳税人提供服务,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完成校企转化13项;获软件著作权122项;登记软件产品88项;制定行业规范15项;国税总局评价:“极大提高税收风险识别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何积丰院士为组长的鉴定专家认为:“基于纳税人利益关联网络的偷逃骗税识别与跟踪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项目成果简报(2016年第6期,分送中办、国办等单位):“及时识别了大量偷逃骗税行为,挽回了巨额税款,为提升国家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7.气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温腐蚀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

该项目历经20年的机理研究和工程实践,突破了传统理论认为烟气深度冷却过程中硫酸露点温度为定值的观点,发明了SO3/H2SO4浓度、硫酸露点温度和低温腐蚀性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提出了通过气液固三相凝并吸收从而抑制烟气深度冷却低温腐蚀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低温腐蚀的有效防控。研发了系列烟气深度冷却器及系统、装置及产品,并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创新成果金奖。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16项、软件著作权4项、制订企业技术标准4部,发表论文101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8篇。以岳光溪院士为验收和鉴定委员会主任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在烟气深度冷却器结构设计、积灰磨损和低温腐蚀及其耦合防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该项目已应用于青岛达能等11家生产企业,已建立了46条烟气深度冷却器生产线,产品销售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华能、大唐等公司的297家电厂,应用于392台亚临界和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并出口海外,实现大规模生产及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和突出节能减排效果

责任编辑:西安交大
首页 | 图说 | 科技 | 校园 | 旅游 | 视频 | 财经 | 娱乐 | 文化 | 创业

尚七网运营中心版本所有-EDU777.COM Power by DedeCms 津ICP备10005842号-7  技术支持:大艺互联

电脑版 | 移动版